近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和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落下帷幕。我院研究生参赛团队再获佳绩,在两项赛事中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3项。同时,学校在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中荣膺“优秀组织单位”奖。

[第四届中国研究生管理案例大赛]
案例名称: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农业精益生产管控与溯源案例研究
获得奖项:全国一等奖
团队成员:蒋颜西 周于欣 王诗慧 戴慧敏

案例简介:本案例通过物联网感知、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核心技术,让农产品全产业链管理更加智能化与透明化,让传统农业监管模式从依赖人工经验的分散管理,升级为数据驱动的精益生产体系。
该案例构建了覆盖“茶园-葡萄园-肉牛产业园”的多维应用场景,通过智能算法自动实现嫩芽识别、品质预测与风险预警,不仅帮助生产者提升产品品质与经济效益,也为消费者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信溯源体系,让人们在享用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同时,更能直观感受到数字技术为现代农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案例名称:仓储系统的“数字镜像”:浙江中烟智慧物流创新与实践
获得奖项:全国二等奖
团队成员:吴志东 应致远 张俊侃 林之恒 黄款
案例简介:本案例围绕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智慧物流创新实践展开,针对仓储管理中库存精细化不足、物流路径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虚拟中心库和智能仓储平台。借助该平台,实现库存动态可视化、路径优化仿真以及多仓协同调度等功能,有效提升了供应链韧性和整体运营效率。
本案例突出体现了创新驱动、组织协同以及数字化技术在多场景拓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制造业智慧物流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路径。
案例名称:博弈驱动与数智融合:骑手工伤风险治理实践
获得奖项:全国二等奖
团队成员:竺行杰 王立媛 李婉秋 刘华驰 李宏勇
案例简介:本案例围绕众包骑手工伤风险治理展开研究,以杭州市钱塘区为调研区域,通过区块调研、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骑手劳动关系模糊、工伤保险覆盖率低、职业伤害事故高发等问题,直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痛点,并提出协同治理等政策建议,推动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最后构建出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方案,以增强数据管理、风险评定、工伤认定、理赔处理等各个流程的精准度与时效性,为骑手创造规范、高效、安全的保障体系,从而让每一位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让“送外卖”真正成为“工作”。
案例名称:从传统到智能:浙江某三甲医院建设与应用探索
获得奖项:全国二等奖
团队成员:黄晓燕 王安迪 裘璐杰
案例简介:本案例以浙江某三甲医院普外科为实证场景,深入探究了从传统病房到智慧病房的系统性建设路径。研究并非停留在技术叠加层面,而是以“医工融合”为核心方法论,致力于解决临床实践中“应铃不及时”“环境舒适度低”“信息沟通不畅”三大核心痛点。
通过构建以“多终端信息交互体系”“AI智能输液系统”“疗愈人文关怀环境”为支柱的智慧病房生态,实现了护理效率的显著提升与患者体验的根本性优化。不仅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更昭示了以工程技术赋能人文医疗来构建更安全、高效、有温度未来医疗新图景的巨大潜力。
[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
项目名称:“易”治碳——电力物资供应链内部碳交易平台开发及应用
获得奖项:全国二等奖
团队成员:彭子健 魏宏轩 朱格 吴梦成 林伟杰 张益宁

项目简介:本项目提出了涵盖数据采集、碳排放核算、配额分配、交易机制设计及核销策略等核心要素的电力物资供应链内部碳交易系统框架,开发基于电力物资供应链、碳排放数据证据链等多维数据融合的碳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支撑供应链各个环节低碳转型与运营协作决策分析的服务应用,为电力物资产业链低碳转型提供了基于供应链内部碳交易的转型新模式和基于电力物资供应链碳排放数据证据链的决策新方法。
我院历来重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打造lighthouse互联网实验室、EC科创实验室和A&A算法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等3个“党建+科技”科技育人团队,鼓励团队内部深入交流,相互鞭策,凝聚成志同道合的长期合作伙伴,致力于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高效学习与生活模式,以实现携手共进。
近三年,皇冠 研究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先后获得“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奖项100余项。其中,2025年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1项,2024年第三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2024年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华为专项奖1项),2023年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等,实现学校皇冠 在相关竞赛的全新突破。
